原標題:新風系統市場太亂 報價有天有地 功能天花亂墜
這一季霧霾,讓很多人開始考慮在家里安裝新風設備,但是,從2000元到20000元不等的新風產品市場,卻讓消費者有些無所適從。
暈
定價太隨意
你報12000我馬上送你6套濾芯
榮榮媽媽是在小區群里第一次聽說新風系統。元旦前,大家在群里討論是否應該把家里的空氣凈化器替代為新風系統。“之前一直以為新風系統就是一個品牌的產品,看大家的討論才知道,現在所有做空氣凈化的都把自己的產品叫新風系統。”
得到知識普及后,榮榮媽媽也決心給家里更換新風系統。習慣網購的她還是按慣例在網上搜索相關產品信息,輸入新風系統的關鍵詞后,搜到的信息讓榮榮媽媽無所適從:“一百多個牌子,數以萬計的產品。從2000多元到20000多元,價格是天上一腳地上一腳。我們學文科的,也看不懂工作原理,但是功能介紹看上去覺得也不太靠譜,什么5分鐘清除家里霧霾,99.99%清除甲醛、12天用1度電……我是徹底暈菜了,真不知道怎么選好。”
“我倒是學理科的,可是也看不懂怎么選新風系統。”齊齊爸爸在買新風系統時也有類似的糾結,他的解決辦法就是直接上網查新風系統的品牌認可度。“沒別的辦法,就選個名牌唄。”但是按“新風系統十大品牌”、“新風系統品牌榜”等關鍵信息搜索出來的結果讓齊齊爸爸也有些無語,這些排名多數都是商城、網站統計出來的,甚至網友自己總結出來的,排名也是五花八門,什么品牌都有,即便有多次上榜的品牌,也沒有找到國內的銷售點。“沒有特別有公信力的排名。總的來說好像都是靜電除塵和高效過濾,就只能去看他們經營時間長短,考查一下售后吧。”
飛飛爸爸則篤信“貴總是有道理的”,既然不明白原理,就按照“支持國貨,然后貴一點質量也許就好一點”的想法去挑選。他向家里已經安了新風系統的朋友咨詢,又一一咨詢這幾個品牌的銷售,電話打了一圈,卻發現他這個“貴的好”的想法早被商家摸透了,幾個品牌柜式新風系統的報價都是1萬元左右,介紹的功能也基本相同,但是回旋的余地都比較大。
其中一個品牌銷售在和他溝通之后,馬上給了他七折的優惠,從不到1萬直接減到了七千,還有一個品牌表示可以安裝免費,另外送霧霾檢測儀和加裝濾網,這讓飛飛爸爸覺得很懵圈,“難道同一款產品濾網數量也是不固定的?!那要是我不較真,是不是得賣個電風扇給我”。
還有一個品牌,報價12000元,但聽飛飛爸爸說還有類似功能的產品報價只有七千之后,立即表態可以送他6套濾芯,“我們對外銷售每套700多元,還可以送您3年免費清洗,這樣算下來,你一共也就花七千多”……這一番對比下來,讓飛飛爸爸不得不感慨:“配置上給你‘靈活機動’,價格也定得真是太隨意了,不知道在哪兒就被騙一下,讓人心里忐忑得很。”
驚
上百個品牌沖進市場
行業卻沒有強制性標準
其實,忐忑的不僅是消費者,一直做空氣凈化系統研發的業內人士心里也覺得這個市場的現狀有些混亂。從上博士研究生開始,苗元華做了十幾年的顆粒物研究, 2014年,他進入空氣凈化行業,主要負責空氣凈化儀器研發,也經常到一線做銷售。“其他白色家電的市場基本穩定了,買空調或者電視的顧客一般不會多關注產品本身的運行原理,直接就沖著名牌去了。但買凈化系統的顧客卻沒有這么幸運。這個行業目前也沒有國家強制標準,不需要強制檢測,消費者確實得自己多去了解相關知識。”
因為多數顧客都是“門外漢”,苗元華特意在科學網上自己的博客里寫了一篇文章,盡量用簡潔的文字解答了大家對新風系統的常見問題,他提醒記者,“買新風系統,必須要關注的幾個基本點,每小時換氣次數、濾材的質量很關鍵,還要注意是單送風還是有送有回。單獨進風或者單獨排風的新風機,都沒有熱交換器,在溫度特別冷或者特別熱的時候,都不太適用。如果沒有熱交換,在空氣凈化的時候,冬季家里的熱量就會被損失掉,夏天又會把室外的熱浪帶進來。另外,還要看看熱交換是塑料的,還是金屬的。”至于產品價格上的差異,苗元華打了個比方:汽車模型的售價跟汽車本身肯定不一樣啊,QQ和奧迪的價格肯定得有差別啊。“這個市場大家都看好了,都沖進來做,現在還是大浪淘沙的過程。”
苗元華所說的“大家都沖進來”的現狀從很多方面都能看出來。最近幾天,各個品牌的新風系統都在熱銷,記者添加的很多品牌的微信上,都在曬各處安裝新風系統的照片,還有的銷售直接在朋友圈里言明“電話請盡量言簡意賅,客戶太多,沒時間多聊”。而網上有很多關于新風的論壇里,除了消費者提出的問題之外,很多帖子都是各個廠家的解答,更多的帖子都是想要加盟的經銷商發出的,尋求獲利更多、銷量更好的品牌加盟。
亂
憑一只霾表
一個出風口數據
銷售就敢吆喝了
記者檢索到,《民用建筑新風系統工程技術規程》在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但這個規程主要是規范民用建筑中新風系統的設計、施工、安裝驗收及維護管理,對新風系統產品本身沒有進行規范。記者也通過到店、微信、網絡隨機咨詢多家新風系統的功能狀況,多數銷售人員一般都拿著霾表讓記者測試一下出風口的空氣質量,“你看我們這出來的風PM2.5含量都不到10,絕對清新。”當記者詢問產品除霾的效果是否有行業標準時,比如日平均濃度應該達到多少,銷售們都覺得詫異:“要什么標準啊,能解決問題就好。”一個銷售解釋了一下,“各家的密封情況不一樣,你家窗戶密封不好,凈化效果就受影響。你想要更好的空氣質量,把風量加大,買個高效的唄。”還有一個銷售滿不在乎地拿著霾表讓記者看實際效果,“你都能現場看到測量結果了,這不比標準還管用?!”
苗元華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一般都會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比如中國建筑科學院空調研究所和北京醫療器械檢驗研究所。“這樣,有一個第三方檢測結果,顯得有公信力一些。但是行業規范上并沒有這個要求。”現在這個產品上市,不需要第三方檢測,也沒有什么強制標準,只要你別出格就行。“至于什么算出格,其實也是一個特別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要虛假宣傳就行。比如,你說風量是350,只要你能達到90%,那就不違法。”
求
裝了新風系統的家
成了朋友
取經的“樣板間”
銷售推薦的不敢輕信,又沒有既定的行業標準可以參考,像榮榮媽媽、飛飛爸爸這樣的消費者最后只好選擇了向朋友求助的方式。“看看身邊朋友安的怎么樣,實在不行就挑人家安過的安吧。”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記者加入了好幾個購買新風系統的微信聊天群,已經安裝了的人也都很熱心在群里分享自家安裝后的照片和家里空氣檢測值。
小金家里的新風系統是2015年秋天安裝的,廠家提前考察后給出了設計方案,花了兩天時間,把家里各個墻都打了洞,安裝了管道式的新風系統,最后總計花了將近3萬元。“我老婆是醫生,非要安這個,當時我覺得這也太能敗家了,如今看來還是她有眼光啊。”
剛過去的元旦,小金家客流不斷,成了朋友們參觀的“樣板間”。“我們倆簡直成了銷售代表,一遍遍地給大家演示怎么清洗,怎么更換濾材。”小金說,朋友們雖然都覺得這個費用比較高,但已經有兩個朋友確定要使用他們家所用的品牌,只不過一個朋友決定原樣照搬,而另外一個朋友不愿意在家里穿墻打洞,最后定了這個品牌柜式直吹的新風系統。
“熟人推薦也是我們重要的客戶來源。”苗元華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他覺得這種無奈的現狀從另一個角度看“對產品其實也是一種監督,你的質量或者后期服務沒做好,就沒有好的口碑,那很快就把自己做死了。”
主筆:周明杰